保守主義是當代世界三大主流意識形態(tài)之一。保守是人面對變故時的一種基本的心理傾向和態(tài)度,即對可能打亂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變動保持審慎,反對或抵制突如其來的變化。保守的傾向和心理長期、廣泛地存在于人類社會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保守主義是當代世界三大主流意識形態(tài)之一。保守是人面對變故時的一種基本的心理傾向和態(tài)度,即對可能打亂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變動保持審慎,反對或抵制突如其來的變化。保守的傾向和心理長期、廣泛地存在于人類社會...[繼續(xù)閱讀]
根據(jù)漢娜·阿倫特的考證,長久以來,暴力雖然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,但只是被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邊緣現(xiàn)象,對其本質的思考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。在她看來,以往存在的不少有關戰(zhàn)爭和武裝沖突的文獻大多關注的是暴力的實施...[繼續(xù)閱讀]
“辯證法”這個詞源于古希臘語“dialegein”,意思是爭論或對話。在亞里士多德那里,主要指通過爭論而得出結論,或通過討論以探索真理。而在柏拉圖那里,辯證法主要是一種討論形式——即通過提問和回答這樣一種對話藝術來定義觀...[繼續(xù)閱讀]
“辯證意象”是本雅明(Walter Benjamin)歷史哲學的重要概念,既是他的歷史唯物主義版本的“單子論”,更是他的革命論,因為,在本雅明的歷史哲學中,所謂革命,其在哲學上的體現(xiàn)就是打斷歷史被物化和神化的連續(xù)性,粉碎其史詩的虛假光...[繼續(xù)閱讀]
“擦抹”是德里達在《論文字學》中提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,從某種意義上說,對它的討論奠定了德里達解構主義的理論基礎。斯皮瓦克把它翻譯為英文的“under erasure”?!癳rasure”的意思是擦除、消除、刪去。而“under erasure”與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現(xiàn)代法國戲劇家中,對當代世界戲劇影響至深至遠者要數(shù)安托南·阿爾托(Antonin Artaud,1896—1948)。阿爾托的殘酷戲劇的核心理論主要來自他1938年出版的《戲劇及其重影》(Le Théatre et son double)。殘酷戲劇理論包含著十分豐富的美學命題...[繼續(xù)閱讀]
“策略性本質主義”是美國著名后殖民批評家斯皮瓦克(Gayatri Chakravoty Spivak)在《屬下研究:解構歷史學》(Subaltern Studies:Deconstructing Historiography,1985)這篇文章中提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。該文后來收入其論文集《他者的世界》(In Ot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后現(xiàn)代文化語境中,“差異”是一個被普遍地用來反思和置疑西方文化及其形而上學基礎的術語。自尼采以來,經(jīng)過海德格爾到德里達,這一路嚴厲反省文化傳統(tǒng)和渴望超越文化危機的哲學家,都希望通過凸現(xiàn)“差異”來爆破“同一”...[繼續(xù)閱讀]
社會學發(fā)現(xiàn),現(xiàn)代社會不是一個渾然一體的世界,而是分化為許多“各自為政”又相互聯(lián)系的小世界。盡管它們有著相對自主、特定的邏輯,但是與整個社會世界在生成結構上異質同構(homology),都遵從支配與被支配的等級結構的作用。卡...[繼續(xù)閱讀]
“超人”是尼采“重估一切價值”的意志哲學所呼喚的形象,它集中體現(xiàn)了尼采關于社會、倫理和宗教的思想。尼采所謂的超人,不是現(xiàn)存的或歷史上的偉大超凡的人物,而是一種理想的人格。超人形象具有兩個方面的根本特征:第一...[繼續(xù)閱讀]